随着“一带一路”规划的正式出台,几乎所有“一带一路”沿线省份都行动起来。目前,多个省份均在组织编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方案、工作要点和项目清单,其中有些省市已经出台了项目清单。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如何借“一带一路”的契机谋划项目、投资与对外合作,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目前工作的重点;对压缩机行业而言,如何在“一带一路”的政府计划中谋得市场之利也成为未来几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徐逢贤说,“一带一路”首要问题是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交通运输网络,其次“一带一路”规划必须与周边国家签订商贸协议,一方面利于进出口商品,另一方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所以,各个省份的布局也应该围绕着这几个方面。
多地编制“一带一路”清单
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将新疆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福建则被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3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安徽召开中部六省经济形势和发现培育新增长点座谈会。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李朴民在会上提出,要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围绕“7大类重大投资工程包、6大领域消费工程”和“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充实项目库。
方案的出台成为各地谋篇布局的“助推器”,福建省发改委一位官员称,目前福建省正在组织发改委、商务厅等部门制订“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实施意见,具体方案还在推敲制定。
而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的厦门则已开始行动。此前厦门市已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一带一路”行动方案的33个重点项目。规划出来后,厦门在此基础上滚动生成了一批合作项目,确定推进39个重点项目,以点带面,全面对接福建自贸试验区发展。
同样,作为“一带一路”规划的另一核心地带,新疆也正在紧锣密鼓地部署规划。乌鲁木齐发改委官员表示,乌鲁木齐正在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五大中心”建设,开展编制“五大中心”专项规划,集中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主动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支持,加快亚欧经济合作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抓好乌鲁木齐空港、陆路港、出口加工区建设。
“一带一路”规划提到,在内陆节点城市建设方面,支持西安等内陆城市建设航空港、国际陆港,加强内陆口岸与沿海、沿边口岸通关合作,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
国家“一带一路”规划将连云港确定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节点城市,连云港已出台《关于推进2015“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实施方案》。连云港市委在调研时表示,将加快推进中哈物流二、三期规划建设,做成“一带一路”的“样板”工程。
地方基建投资仍是重点
西安国际港务区新闻发言人李钊表示,目前他们正围绕着规划的愿景在编制行动方案,涉及西安国际港务区陆港的主体功能、布局,重点项目等,这些内容在规划中都会有所体现。
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主任杨明瑞表示,2015年西安港务区要以国际陆港大运营、项目建设大推进、开放型经济大跨越、产城融合大发展为主线,力争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30%以上。
西安已发布了《西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规划》和《西安欧亚经济综合园区发展规划》,并启动了第一批60个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项目,总投资达到1155亿元。其中,有12个项目总投资在30亿元以上,有4个项目总投资在100亿元以上。
在各省份紧锣密鼓地编制“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方案和项目清单时,有些省份已经推出了项目计划。
目前,四川省出台了“一带一路”规划——“251”三年行动,即在“一带一路”沿线中,筛选20个对四川省具有较大产业和贸易优势的国家;优选50个双向投资重大项目,实施重点跟踪、强力促进;在四川近1万家外经贸企业中,精选100家与“一带一路”沿线有较好贸易投资基础的重点企业,实施重点引导,形成示范。
有报道称,四川还成立了加快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协调小组,其核心任务就是锁定重点国家、优先重点项目、围绕重点企业,形成示范带动,力争3年内贸易规模从200亿美元扩至250亿美元,双向投资从13亿美元扩至18亿美元。
另外,青岛市制定实施了《青岛市加快“走出去”实施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行动计划》,布局推进近80个投资贸易重点项目。
除了基础设施项目,中国企业对外合作也是重点。陕西地方官员介绍,目前陕西已多次派出政府代表团出访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与中亚国家在基础设施、农业、能源等领域达成的合作项目已经超过百个。
新一轮投资热潮
为什么“一带一路”让各地如此“疯狂”?答案可能就在这些数字里。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就列举了几个“抢眼”的数据:未来5年,中国进口商品将超过10万亿美元,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人数将超过5亿人次。
根据公开信息统计,各地方公布的“一带一路”拟建、在建基础设施规模已达到1.04万亿元人民币,主要包括重庆、四川、宁夏、江苏、海南、云南、陕西、广西、浙江、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广东、福建等省区市。其中,铁路投资近5000亿元,公路投资1235亿元,机场建设投资1167亿元,港口水利投资超过1700亿元。
“就中国国内而言,‘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囊括了许多边境省份以及西部省份,这些地区多为不发达地区。而‘一带一路’战略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业发展方面将会给这些地区带来巨大发展机遇。”亚洲基金会研究员、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学博士卞始园说。
中国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表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前提,按照一般基础设施的建设周期为2至4年计算,2015年国内“一带一路”投资金额或在3000亿元至4000亿元左右。考虑到基建乘数和GDP平减指数的影响,预计将拉动GDP增速0.2至0.3个百分点。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一带一路”战略将涵盖44亿人口,GDP规模逾20万亿美元,分别占世界的63%和29%。管清友表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进入落实阶段,投资低迷的趋势可能出现逆转,中国经济的第四次投资热潮即将拉开序幕。
不管各地方政府如何“疯狂”,企业仍然是受益“一带一路”的主体,也是服务“一带一路”的主体。基于基础建设先行的基本规律,移动压缩机品牌商如阿特拉斯·科普柯、英格索兰、开山、红五环、斗山、釜玛等企业的未来市场更加看好,除此之外,欧士格、康普斯等品牌亦有机会从激烈竞争中走出一条不同的发展之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