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压缩机分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理事会换届选举大会隆重召开,全行业的企业家、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齐聚一堂,共商行业发展大计。
一、六届理事会工作回顾
六届会员大会以来,通过压缩机全行业奋发努力,砥砺前行。压缩机行业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企业更加关注产业动向,主动向国家产业政策靠拢,企业转型升级日渐深入人心,结构调整取得初步进展,技术水平逐步提高、创新能力有所增强,一批中、高端产品在重大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另一方面,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同质化严重,多数企业的经营效益低下;高端产品市场虽然潜力很大,但企业疲于应付市场价格竞争,无力进行技术投入,低端产品依然过剩,恶性竞争在短期内难以缓解;缺乏世界品牌等。尤其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国内投资增势明显趋缓,国际市场需求低迷,产能过剩矛盾凸现,企业经营困难重重。压缩机行业结束了近十年的高速增长,进入了以转型升级为主基调的发展新常态。针对这些特点和问题,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咨询意见和政策建议,协助政府做好行业管理工作
1、协助政府做好行业管理工作
近年来,政府部门与协会的联系和沟通逐步加强,受政府相关部门委托,参与了政府相关工作,并向政府建议,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⑴ 积极推进产品节能工作
① 协助政府部门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压缩机是量大面广的耗能产品,大力发展高效节能压缩机产品,对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协会根据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的意见制订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节能容积式空气压缩机推广实施细则”,并以财建〔2012〕851号正式发布。
为推动该政策落地,协会邀请了业内相关专家、空压机制造企业主管“节能产品”项目负责人,于2013年1月8日在上海举办了“空压机企业申报‘节能惠民工程’工作会议”,对节能产品检测及申报“节能惠民工程”细则中的“推广产品范围及条件、推广企业条件、推广补贴标准”等七个方面进行了解读,对企业申报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使企业在申报过程中少走弯路。
同年1月11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公告(2013年第2号),压缩机行业共有14家企业的280个型号产品进入第一批节能产品惠民工程;5月21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公告(2013年第30号),压缩机行业共17家企业的335个型号产品进入第二批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通过这项工作的推进,使政府相关部门对压缩机行业及产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有了新的认识,压缩机的节能意义更加深入人心。
② 参与编写《装备制造业节能减排技术手册》
《装备制造业节能减排技术手册》其中第4篇“产品的节能减排”中的第14章为“压缩机”部分,协会组织行业中的高校、研究院、工程设计院、企业十多名专家负责编写了“压缩机产品节能技术篇”,近8万字,已于2013年正式出版发行。
③ 参与工信部节能产品认定和评审工作
协助机械节能中心制定机电节能产品的认定细则,并参与工信部节能司节能产品的评审工作。截止到2014年,全国压缩机生产企业先后五批,共166个型号产品进入工信部印发的《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
浙江开山集团生产的JN160-33/8-Ⅱ、JN37-8螺杆压缩机、上海优耐特斯压缩机有限公司生产的UD37A-8C螺杆压缩机获得工信部“能效之星”称号。
自第六次会员大会以来,压缩机行业在推进节能产品工作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广大企业积极地在产品的节能上做了许多改进和攻关工作,节能产品也应运而生;余能回收装置已在部分企业研制完成,并得到成功应用。合同能源管理也在全行业悄然兴起。
⑵ 参与重大装备目录的修订工作。
⑶ 根据财政部、海关总署、发改委要求,对“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通用机械行业进口目录”提出修改意见。
⑷ 参与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评审工作。
⑸ 参与国债支持项目、政府招标项目、重大进出口项目、规划项目、国产化方案论证会的咨询与评审。
⑹ 参与国家发改委“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评审。
⑺ 参与财政部“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进口免税清单”的评审。
⑻ 参加重大装备关键零部件免税目录的审查。
⑼ 参与社会保障部“职业大典”的编制工作。
⑽ 参与中国机械科技进步奖(通用机械组)的评审。
⑾ 建议工信部实行“产品以旧换新”政策。
⑿ 建议“压缩机生产许可证制度”继续实施。
⒀ 参与北京市生产许可证年审工作。
⒁ 为了遏制当前市场恶性竞争的状况,提高企业的诚信度,编制了《压缩机行业行规行约》,经在本次会议讨论通过后发布执行。
(二)多角度、多层次举办行业性研讨活动,引导企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为了促进企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及时通报行业经济运行形势、新标准的宣传等,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
1、管理经验交流
2、技术交流
为了推动行业的技术发展,让企业及时了解用户对压缩机技术和产品的新要求,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行业每年进行一次学术交流。为了让与会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压缩机最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和用户的市场需求等,邀请相关高校和研究院及工程建设公司等方面的专家做好会前沟通和准备工作,拟定技术交流的主题与内容等。
3、市场形势的分析和交流
备受业界关注的中通协压缩机分会理事会议,除了向理事单位汇报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外,每届理事会都开展对全国机械制造业、通用机械行业以及压缩机行业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对比,找出压缩机行业经济运行中的热点和亮点以及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理事们进行广泛的交流,并就各企业的经济运行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交换意见。大家通过交流、研讨,进一步了解了机械行业经济运行的总体形势,也掌握了压缩机行业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问题,并就这些情况结合本企业的实际进行战略调整。
4、标准宣贯
为了使压缩机行业专业人员深入掌握和正确应用压缩机新标准,特别是压缩机能效标准的贯彻实施,推进节能产品的应用。2013年10月,协会联合全国压缩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净化设备分会、通用机械杂志社共同举办了“压缩机节能技术交流会暨压缩机系列新标准宣贯培训会”。来自相关政府部门领导、协会领导、行业专家、压缩机制造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180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三)积极推动和引导行业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科技研发活动,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1、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是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共同设立的面向全国机械行业的综合性奖项。从2011年到2015年,协会组织推荐企业申报的通用机械设备科技项目中,共评出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
2、近年来市场步入新常态,压缩机行业仍不乏亮点,他们坚持主业,勇攻高端,瞄准世界知名企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2011年到2014年科技研发费用投入平均增长率为20.76%,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从行业发展来看,特别是近两年来压缩机行业同其它制造行业一样,经历着经济增速进入换档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考验,也真正体会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的创新能力积极相关。不断地优化产品、市场、成本结构,打造企业品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四)发挥专业特色,周密策划,办好流体展
(五)深入调研,群策群力编撰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为了使压缩机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更具有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我们在完成初稿后,于2015年3月召开行业技术委员会委员扩大会议,就撰写的构想和要求进行了说明,委员们围绕着压缩机行业“十三五”规划建言献策,并就压缩机行业面临的问题和 “乱象”进行把脉、问切,代表们各抒己见,提出了诚恳的意见和建议。
2014年至2015年,先后走访了相关用户,了解压缩机前沿技术、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与各相关用户协会进行交流,了解各相关领域“十三五”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等;对部分压缩机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发展改制、结构调整等情况;与兄弟协会进行沟通,了解上下游的配套需求等,经多方征求意见,几番修改,《压缩机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从我国压缩机行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十三五”市场分析、发展思路及目标、政策建议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对企业转型升级、产品质量提升和技术发展导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压缩机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作为“中国通用机械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内容被列入“通协规划”中。
此外,压协还参与了由中通协组织的“中国通用机械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和由国家能源局组织的“能源装备‘十三五’发展规划”和“一带一路战略合作发展规划”的编写工作。
二、对新一届理事会的工作建议
这次大会将产生中国压缩机分会第七届理事会,协会的工作将迈入一个新的阶段。下面,就新一届理事会提出以下几点工作建议:
1、根据企业的需求,适时调整技术交流和职工培训的内容并形成常态化,推进企业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
2、在贯彻执行“开展产品质量和企业诚信评比活动,在行业中树立以“质量取胜”、“诚信取胜”的理念,逐步遏制低价恶性竞争。
3、建立协会标准化体系,为企业制定新产品标准提供技术支持。
4、进一步完善统计信息网,加大企业的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转型升级等活信息的收集、整理。
5、及时将政府相关部门的产业政策和产业导向转达给企业,配合企业各类项目的申报。
6、不断提升“中国国际流体机械展览会”的水平和效果,让展会真正成为企业打开市场的通道,并逐步由国内展走向国际展。
以上建议有待新一届理事会进一步研究充实并落实。
“十三五”是压缩机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压缩机行业同其它机械制造业一样,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发展后,进入了调整期,步入了新常态,“节能、绿色制造”是机械制造业永恒的主题。在新常态下,全行业要立足“高效、节能”的理念,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挖掘节能改造的蓝海市场;要不断提高自身产品品质,实现产品质的飞跃;要提升产品后市场的服务能力,利用移动互联等终端技术,实现“网上、网下都有服务中心”,全面提升行业的综合竞争力。
在理事会换届之际,祝愿新一届理事会不负历史使命,从新的起点出发,以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去迎接和挑战新常态,在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提高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上做出新的贡献,向中国制造2025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