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不能完全决取于CPI的高低、而且也不能完全牵就于实体经济的内在需求。
为什么这么说?这是因为,从货币数量理论(MV=PY)的角度看,实体经济的持续不景气、CPI的小幅回调,并不完全是因为货币数量(M)的不足,也完全有可能是货币流通速度(V)的降低。
CPI的重回“1时代”,并不代表“真实通胀率”的完全可控,更不能以此为凭认为可以重启货币宽松,我们假定“真实通胀率=M2增速-GDP增速”,那么,6月份我国的“真实通胀率”可能是5%左右,而不是形式上的1.9%。
之于我国当下而言,实体经济的持续不景气、以及6月份CPI的重回“1时代”,显然与我国货币数量的供给并无太大关联,尽管最近几个月,M2(广义货币量)增速有一定的微幅回调,但是,整体增速依然高居11.5%上方,我国M2的这一增速,客观地讲,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绝对是比较高的。其实,6月份CPI的重回“1时代”、以及此前几个月货币宽松下的通胀可控,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