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宣布,中国中铁旗下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将于5月底与俄罗斯铁路公司正式签署莫斯科-喀山高铁勘察设计协议——这意味着,我国高铁将再一次走出国门,参与到俄罗斯高铁的设计建造中,而作为高铁建设组“成员”之一,中国压缩机企业将有机会参与到俄罗斯铁路建设项目中去。
据公开资料显示,我国高铁现在处于一个黄金发展期,大量高速铁路线路开工建设并投入运营,高铁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生活节奏。随着我国铁路网不断完善,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高铁将成为人们出行方式的首选。根据《中国高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铁道部原中长期规划目标(2020年)预计将在“十二五”期间(2015年)提前实现,即:201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速铁路1.6万公里以上,西部铁路5万公里以上,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50%、60%。同时,根据目前已开工和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投入运营的高铁线路显示,到2015年高铁运营里程将有望达到近2.6万公里,远高于铁道部规划的1.6万公里。
随着国内高速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配套设施的压缩机行业也应与时俱进。对于高铁的出口给压缩机产业带来的新盛宴,压缩机行业还是要注重企业公关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重视应对地缘政治风险,实施国家层面的“高铁外交”,推广“资源换高铁”模式,提高压缩机等配套产业的升级。
不论未来的高铁规模如何,作为配套产业的压缩机行业的发展都需要紧跟步伐。需知,我国压缩机的发展应该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如果发展过慢,不仅自身会受到制约,还可能牵涉到一系列其它系统的紊乱,抑或是技术落后造成的巨额损失,可能引发压缩机企业的巨大债务危机。
当然,机遇往往伴随着挑战,在中国高铁全球延伸的大好趋势下,压缩机制造企业不能一味地追求效益,更应该步步亦趋做好技术以及管理创新,完善自身发展,进而提高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