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低迷已经有些时间了,这在整个产业链上都反映的比较明显。压缩机在煤炭行业的新增需求也随之降温,不再如煤炭行业“黄金十年”那般热闹非凡。能源形势趋紧是大趋势,毕竟不可再生资源是越采越少。当然,一旦经济进入上升通道,煤炭行业还会大热。特别是现在国家鼓励发展“长距离”输电,那么在煤炭丰富的地区,如新疆、内蒙古、宁夏等地将会获得局部的热点,这些地区对压缩机的需求还是有一定支撑的。
这主要体现在火电项目中的需求,另外就是煤化工需求。但国家对煤化工的态度还是比较谨慎,因为大规模的煤化工(特指新型煤化工)技术上“号称”最成熟的大都是在我国还处于试验阶段,还没有一套真正成熟的技术。而且煤化工行业的发展除了可以消化我国大量的煤炭,增加油气的供给外,对我国重大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亦没什么大的好处,因为一些关键设备还主要依靠进口,我们没有核心技术,所以煤化工缓慢发展对重大装备国产化是有利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现在的国际油价让煤制油在经济上没有多少优势,所以新型煤化工的发展在我国将来会缓慢发展,既不会停滞不前,也不会集中大规模上马。这不仅仅因为油价,还因为需要给我国的重大装备制造业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
压缩机在煤化工行业用处很多,特别是在新型煤化工中有大量应用。煤化工可以分为“新型煤化工”和“传统煤化工”。传统煤化工,主要是指焦炭方面;新型煤化工,主要指煤制油煤制天然气方面。但不管传统煤化工和新型煤化工,现在大型煤矿基本上走“一体化循环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即一个大型煤矿或几个周边的中小型煤矿支撑一个中大型新型煤化工企业的供应。这个新型煤化工企业就会形成上下游配套的企业链,如煤矿、火电厂、洗煤厂、煤制油/煤制天然气厂和副产品加工厂;还有“联合体”模式,煤矿、石灰矿、兰炭厂、电石厂、水泥厂和PVC厂等传统煤化工。
从上述的煤化工产业链就可以看到压缩机在这个行业的应用会非常广泛,螺杆空气压缩机这样的设备就不必多言,各个厂都用的上。有经销中小型螺杆空气压缩机的业内人士可能会表示,煤化工用不上空气压缩机(煤制油方面)。但从煤化工发展现状来说这样的认识是不正确的,即便对煤制油/煤制天然气工厂这样一个节点来说,空气压缩机的应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是正常的全工厂的用气来自空分装置,而在这个节点上压缩机的使用量非常大,不仅仅包括空分这样对大型空气压缩机的需求,还包括氮气压缩机、氧气压缩机、氢气压缩机、合成气压缩机、制冷压缩机等等,如果是生产尿素或者碳酸氢铵,需求就更多了。
从上述内容来看,煤化工的发展对各类压缩机的需求非常大,不要说目前全球没有一家能够提供完整的全厂压缩机供应解决方案,即便是在空气压缩机方面能够提供上下游的绝大部分“全供应”,对一家空气压缩机供应商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大单了。要知道,现在一些配套煤化工的煤矿基本上最小是600万吨/年的产量。
我们知道,一家企业煤化工产业链的发展是分成多年完成的,即使一个煤制油/煤制天然气工厂从立项到投产一般也要3年左右的时间(一期项目),而且是分期完成。因为技术没有完全成熟,一般都会边试验边发展,何况这个产业对资金需求巨大。一个小的煤化工工厂至少几十亿,大一点的项目动辄二三百个亿甚至更多。如果包含上下游循环产业链,那么投入将是一个非常巨大的量,对业主的资金要求是极大的挑战。所以,目前基本上都是财大气粗的国企在上这样的项目,一些地方性国企和大型民企上的项目比较少。
从目前煤化工建设的情况看,基本上是一个大的央企会建立一个能源公司,这个能源公司下辖一个或多个项目部,每个项目部再下辖几个项目组分管不同的节点项目(如煤矿、火电等等)。同时由于节点项目并非同期开工,所以业主的采购是分散的,这就给各类形式的压缩机供应主体提供了机会。但这样的情况将来一定会改变,未来这样的项目会是一些有强大技术和设备供应能力的工厂的事情,与代理商/经销商没什么关系了。这对国际知名公司来说是机会,他们拥有相对长而宽的产品链,并且拥有成熟的经过反复实践的技术和产品。而我们现在的一些国企和民企在这方面恰恰都存在短板,从产品链和技术的实践数据来说,都不足以和已经形成高高壁垒的国际同行比肩。特别是IR收购了CAMERON之后,在某些方面,IR已经迫使AC都失去了竞争力,对IR的发展非常有利。
多年以来,国际上大型压缩机企业的并购一直没有停止过,这些设计和技术先进的竞争要素集中度越来越高,就给中国的同行树立了一道又一道的门槛。通用、西门子和曼早已牢牢把持着压缩机金字塔的顶端数十年,陕鼓和沈鼓是国内中大型压缩机为数不多的供应商,但他们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师傅早已来了”,但“弟子是否不必不如师”,那就看弟子自己了。
借助中国煤化工行业的发展,特别是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的发展,如果充分利用好这个机会,会大大提高我国压缩机行业的设计制造水平,并积累大量重要的数据。如果过了这个机会,不知道还有什么市场足以吸引并支撑大型压缩机行业从业者的“豪情”?
具体的区域市场如新疆煤化工方面,煤炭石灰资源丰富,不管发展传统煤化工还是新型煤化工,都有巨量的资源支撑,但严重缺水。新疆的工业用水基本来自于高山雪水,如天山、阿尔金山和昆仑山等山脉。目前,在远离城市的戈壁和沙漠地带,新疆的工业企业用水多取自地下,水资源的成本非常低廉,大多数的工业废水废气直接排放,废渣和垃圾就地掩埋。这给废气利用带来了广阔的市场,比如余热发电技术。
由于新疆煤化工资源相当丰富,政府也把“资源转换”当成新疆经济发展的战略来实施,国家的新政策也支持新疆这样的边远资源大省发展“远距离输电”和“煤化工产业发展”。这就给“资源转化”提供了基础保障。虽然新疆各地政府一窝蜂地追逐煤化工产业,但新型煤化工项目真正获得中央“路条”的还是比较少,发展非常多的主要还是传统煤化工产业。
因为前几年的“政策风”,新疆很多煤炭简单加工的小工厂都冠以“煤化工”的头衔,实际上是生产方式很落后的传统焦化厂,这些公司主要靠人工,工艺水平和自动化水平,以及环保都做得很差。这样的小项目对空压机有需求,但需求很小。举个例子:一个小活性炭厂,需要压缩空气的总气量就很小,只有窑炉(学名“斯列普炉”)用到的压缩空气还大一点,如果用转炉用气量就很小了。其它用气的地方就是成品车间的除尘器和日常的吹扫。所以,中小型传统煤化工节点性的工厂对空气压缩机的需求比较小,但因为大大小小的工厂很多,所以总量上就多了。这给前几年新疆各类大大小小的空压机代理商和经销商带来了不少订单。在此类小厂小矿被逐渐被淘汰的形势下,低技术、小品牌空压机经销、代理商的日子将会越来越难过。
新型煤化工是中大型压缩机的舞台,所以,这个级别上新疆大多数压缩机代理商和经销商施展能力的舞台非常有限,除了能在煤制油/煤制天然气节点工厂的前端链条中找到机会外,在压缩机重要节点上几乎没有任何能力。不管从技术储备上、资金实力上、施工资质上还是商业谈判上,这个高利润的市场是有实力的生产厂家的肉。即便是这样一块市场,也有分化,有的是业主完全自主,有的是和外部合作。有的煤化工企业所有的气源都自己控制,但有的业主却和专门的气源供应商合作,例如有的由林德这样的公司供气,有的是由大型空压机或空分企业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