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上千家商户闭门停业,抗议古城保护管理局设卡收费的事件,并没有因为某些商家的重新开门迎市,就此远离舆论场。相反,只要当地政府继续挥舞着“古城维护费”的大棒,强制向游客收费,来自商户的忧愁和抗议,和来自媒体的关注就不会消失。
旅游市场上的丽江,曾经讲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故事”。在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的背景下,都市中产阶层群体开始希望寻找一个“安放心灵”之处。位于西南边陲的丽江,因为集
雪山大壑、传统文化、民族风情、宗教艺术等多种自然、人文要素于一体,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逐渐成为一些都市中产人士的休闲、度假甚至移居之所。可以说,丽江作为一张旅游休闲的名片,烙上的文化人的印章,讲述的是心灵洗涤的故事。
在丽江逐渐成为新兴文化名流们的青睐之地时,丽江本地的政府、社会力量也没有目睹机遇流失。除了国家历史名城、重点风景区等牌子外,丽江当地还花了3年时间,让丽江早在1997年就入选了《世界遗产名录》。此外,1996年的丽江7.0级地震,借助媒体报道和外界目光,丽江的旅游城市形象也有了大规模曝